網頁

1/02/2011

印度商報

塔壩華商協會為維繫鄉情和傳播中華文化,創辦了這家報紙。《印度商報》長期以來維持著用手抄寫與刻鋼板的傳統方式,直到這幾年才有電腦的運用;然而近年來《印度商報》卻面臨人才和資金的短缺,以及讀者人數越來越少的狀況,導致經營困難,每天發行量只有300多份。

實地探訪情形:
拼貼式的新聞
剛到的時候,在路上都沒有看到一個像報社的地方,而且也沒有看到人在賣印度商報。

    終於有一天,我們心血來潮的走進一間理事會的辦公室,才發現原來印度商報的員工都在裡面,我們一走進去,大家都很歡迎我們,但是他們在忙,我們便自己隨處看看。一走進去,是一個空間蠻大的廳,再進去,就是一個小辦公室,辦公室裡面還有一間房間,大家都坐在裡面忙明天出版的報紙裡的新聞。辦公室裡坐著五個人,包括社長,大家都忙著剪貼新聞。他們的新聞來源是網路上的新聞,然後再把他複製下來,用剪貼的方式完成一份報紙。與其說是一份報紙,倒不如說是擁有兩張紙四頁的新聞稿,他們用剪貼的方式,把網路上的新聞截下來,然後拼拼湊湊的完成四面的報紙。
「地方性」的內容
    新聞的來源都是網路,所以會有各國的新聞,主要是美國、台灣、中國的國際新聞,印度本土的新聞很少見到,而在翻閱以往的報紙時發現,其實華人社區自己的新聞也很少,看到的都是些結婚通知,要不然就是些公告,說某某董事會成立等。有時報紙上還會刊登武俠小說,但不是天天都有的,而且因為限於版面的關係,所以可能第一段在第三頁的左上角,下一段就變到第四頁的又下角了。也有一些關於健康飲食的報導,告訴讀者哪些青菜有哪些營養。
    辦公室裡面的設備很簡單,只有兩張大桌子,坐著五個人,兩台電腦,這樣的設備就足以出版報紙了。而外面的大廳,堆積了過去幾年的印度商報,都綁成了一捆一捆,沒有機會翻閱,否則可能可以知道過去的歷史。但那裡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大的會議廳,可以想像以前華人人數還很多的時候,這裡的人都在開會、都在討論。而牆壁上掛著印度商報的創辦者何一些過去為印度商報奮鬥的先賢們,還有印度華商協會的董事長。
已成舊聞的新聞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雖然印度商報是從網路上截取新聞,但是他們卻是今天截取,然後把它剪剪貼貼,完成後,就拿去印刷,等明天的派報員把報紙派到訂戶的家裡。這樣的做法,也已經讓新聞變成了舊聞了!
低調的印度商報
    他們的上班時間是從早上的八點半一直到中午十一點半,所以我們一直待到他們下班。然後和報社社長聊了一下,但是,因為他是最近兩年才剛上任的社長,所以很多情況他不是很了解,所以他拒絕了我們的訪問。我們只能從旁觀察他們的工作情況,也從過去的報紙中了解他們的歷史。從大廳牆壁上看到了印度商報營業的辛苦,因為資金的關係,他們連校對也免了,校對由社長兼任。而社長一個月只領了區區的幾千塊盧幣,也算是熱心幫忙印度商報繼續出版的人。
    在走出印度商報後,回頭一看,才發現印度華商協會六個字寫在上面,是平時的我們沒有注意到,還是它太舊了;也沒有想到印度商報會在裡面,但印度商報就是華商協會創立的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