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1/02/2011

培梅中學

培梅中學早期由國民黨政府出資興建,學生最多時達到2000多人,目前,隨著當地華人的日漸減少,學生數量只有幾十人,學校也開始招收部分印度學生,教師僅數名。
    培梅中學是當地的華人學校,是學生學習中文的重要地方,仍而近年由於外在環境的變遷,如家長多認為英文為主要競爭能力,遂將小孩送往印度學校學習,以及在當地老師薪水相對較低,沒有人願意當老師;而塔壩華人人口的外移,加上學校內部作業出問題,導致線在培梅中學沒有在上課,屬於無運作狀態,未來是否可以復校復學仍未可知。
    其實塔壩有許多青年都到台灣留學,培梅也多年來一直掛著中華民國國旗;但台灣政府過去除了僑委會每年贈送學校華文教材外,其他的支援並不多,過去贈閱塔壩的中央日報也被停止贈閱。
當地探訪情形:
培梅中學在塔壩是十分出名的,幾乎此地大部分的華人都唸過這間學校,沒有在這裡讀過書,也來這裡打過球。我們十分順利地就找到了這一間華人學校。





新成立的董事會
    我們拜訪的對象是培梅中學新的董事與新校長,由於培梅遇到一些內部財政與政府壓力等等的問題,所以目前是沒有營運的狀態。新的董事和校長都是過去培梅的校友,他們看見學校有難,均跳出來幫忙,希望可以鞏固華人子弟的教育,再次見到培梅學校的繁盛。每天早上10點,校友們都會到學校來,由劉先生主持,大家討論學校現況;我們參與過好幾次會議,雖然對談都是用客家話,我們ㄧ句也聽不懂,但從伯伯們的反應和眼神,可以看的出來他們是真切關心學校的發展。

培梅中學的歷史
    根據老校友提供資料,培梅中學於1929年就創辦了,是舊培梅學校,非現在培梅中學位置。後1940-1946年,有華人企業共23個皮革工廠的捐贈,培梅中學重建,資金完全來自華僑。1950年培梅啟用,從幼稚園到九年級,共有1000多個學生。
孩子們的補習班


    培梅學校雖然目前沒有營運,但每天的下午三點有中文和英文的補習,共三位老師,一個班級人數多則7-8個,少的話有時只來2-3個小朋友,年齡層約從6-15歲。補習中文的程度也不一,有一些小朋友已經會簡單造句,有一些小朋友仍從簡單單詞如「大」,開始寫。
   
 華人子弟的語言
    我們與小朋友接觸發現他們的英文程度都很好,對話十分流利,然而中文程度的話,可以回答的出「你幾歲?」的問題,已經算是不錯,這種情形是年齡越小越常見,跟我們差不多大學生年紀的中文都講的算流利,但如國小小朋友的中文,就不是很好。
    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印度人司機會在要下課的時候就在門外等,小朋友一下課就跳上車,被載走揚長而去。我們詢問過,好像是因為小朋友也都很忙,有很多不同的才藝補習等等。但也有一些下午,小朋友補習完就一起去打桌球、籃球或踢足球,大家玩得不亦樂乎,也是我們跟他們搏感情的機會。

帥氣的跆拳道課
    另外很特別的是,禮拜三和禮拜五下午都會有跆拳道課,約兩個小時,老師是印度人,教大概十幾位小朋友,跆拳道課就在培梅中學二樓的大中廊上起課來,小朋友都很專心也很好動,感覺這堂課不僅可以學跆拳道,更可以發洩一下小朋友的活力。課堂的中間休息,印度老師的都會請人去買「拉茶」來讓小朋友喝,可以感覺的出來,小朋友與老師之間的感情很好。

 
華人小孩與印度小孩的相處
    這就讓我想到,據伯伯們說,培梅中學之前有一個現象是,招收近來的學生,印度小孩比華人小孩還多,曾經發生印度小孩打華人小孩的事件。在華人本身就對印度人十分嫌棄的心理下,發生這種事情,讓華人對印度人更加敵視;所以培梅中學如果有印度小孩要進來玩,都是不被允許的。

塔壩精神所在地
    我們每次走累了就會進去培梅中學休息、吹風,偌大的校園沒有學生顯得冷清。校長室的牆上掛滿了每一屆的畢業合照,伯伯們都會指著細數過去。我們也遇過培梅畢業的青年,感嘆現在學校都沒有人。
    新年過節的時候,培梅的操場會搭起棚子,所有塔壩華人子弟從異鄉回來,齊聚這裡慶祝;黃昏傍晚的時候,叔叔伯伯騎著摩托車到這裡,就著彼此熟悉不過的客家話,聊起天地南北。
    一下雨就會淹水的培梅,不華麗但卻是用華僑的心意建造。他不只是一間教育場所,更是塔壩華人凝聚感情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